查看原文
其他

rcAAV检测——基因治疗质控新挑战

宜明细胞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2-12-21

腺相关病毒(AAV)由于其可以稳定表达治疗基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被誉为基因治疗领域的“明星载体”,以AAV为载体的多种基因治疗药物已经上市。例如以AAV2 为载体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Luxturna 和以AAV9 为载体治疗脊髓型肌萎缩症(SMA)的Zolgensma,上述药品的上市展现了AAV的强大应用前景,同时其他百多项利用AAV为载体的临床实验也在全球如火如荼的开展。虽然被认为是高安全性的“明星载体”,但近年来,几项AAV临床研究的结果也引起了FDA咨询委员会的关注,相关会议也对其安全性提出异议。2021年在“FDA细胞、组织和基因治疗咨询(CTGTAC)委员会会议“上,与会人员就AAV空衣壳等引起的潜在安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各项安全性问题中,有关复制型腺相关病毒(Replication-CompetentAdeno-Associated Virus,rcAAV)的议题也备受关注
rcAAV的形成
AAV基因组含有两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调节基因(rep)和结构基因(cap),两端为145bp的ITR。ITR是病毒复制和包装必须的顺式作用元件。生产AAV通常使用三质粒共转染法,三个质粒分别为rAAV载体质粒(p-vecter)、AAV辅助质粒(p-AAV)和Ad病毒辅助质粒(p-Ad)。在p-vecter 内,AAV基因组的rep–cap 基因被转基因表达框所替代,Rep和Cap蛋白由p-AAV 反式提供,p-Ad则替代了最初AAV制备中使用的腺病毒,负责提供包装rAAV 所必须的辅助病毒的相应功能。
rcAAV的形成主要是由于rAAV载体质粒和辅助质粒间的同源/非同源重组而引起的,载体质粒中的ITR 在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研究中,研究者一直认为AAV载体具有无致病性、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前期的啮齿类及灵长类动物的大量临床前研究也从未发现其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但由美国宾州大学主持的治疗血友病的AAV基因药物临床研究中,发生了严重的细胞免疫反应,患者转氨酶水平急剧升高,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最后临床研究也被迫中止。追溯其原因:载体衣壳蛋白(Cap)是引起细胞免疫毒性的主要元凶,rcAAV也可能是其抗原的供应源之一。Wright在文章中表明,在17 批不同血清型的AAV产品中,可表达cap 基因的rcAAV 污染率可达0.4%~1.0%,如采用非优化工艺进行生产污染率则可高达10%。另外,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包装有其他DNA杂质的rcAAV有致瘤性风险或引入抗生素抗性的潜在风险,故rcAVV 检测是AAV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目前rcAAV的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点杂交法(Dot-blot)和PCR法。
1.点杂交法:
点杂交法是一种较为早期的定量方法,将靶标DNA吸附结合到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上后,采用标记的不同序列特异性探针与AAV插入的DNA片段杂交结合,最后通过荧光或显色的方式测定。由于杂交溶液中一些成分会干扰基因组DNA与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结合等因素,导致其实验的差异性较高,加之其操作繁琐,试剂昂贵等因素,逐步被目前其它检测方法取代。
2.PCR法:
PCR法因为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和经济等因素是目前检测AAV滴度最广泛的方法。PCR法目前常用的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 qPCR)法和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法,qPCR作为第二代PCR方法,目前是各个研究机构及其药企采用最广泛的AAV滴度定量方法,而微滴式数字PCR(ddPCR)被称为第三代PC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与旧的PCR技术(例如qPCR)相比,可针对核酸分子做更精确的定量分析。
微滴式数字PCR的创新之处在于标准PCR反应体系经过微滴发生,将目标分子稀释到多个微滴中,每个微滴大体上只包含一个或不包含目标DNA模板,实现”单分子模板PCR扩增”,扩增结束后含有目标分子模板的微滴会给出荧光信号,最终根据泊松分布原理以及阳性微滴的比例,分析软件可计算给出目的分子的浓度或拷贝数。因此,无需标准曲线即可对目标分子进行绝对定量。
与qPCR相比,ddPCR不需要依赖多个扩增循环来确定每个样品中相对于标准曲线的核酸含量,即ddPCR允许对样品中存在的目标核酸分子进行绝对而非相对标曲的“相对”定量及相对内参的相对定量。qPCR结果的准确性、精确度与实验中使用的标准曲线直接相关,目标分子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将取决于标准曲线的优化情况。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qPCR方法,ddPCR在定量准确性、灵敏度及稳定性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以rcAAV检测为例:现阶段,使用qPCR法检测rcAAV限度值的居多。在检测过程中,首先要在辅助病毒存在的条件下,经过多轮感染靶细胞,然后进行基因组DNA提取,最后采用qPCR法测定AAV相关基因,对rcAAV的限度进行检测,如已进入临床实验的rAAV制品scAAV2/8-LP1-hFIX就是采用的上述方法定量rcAAV的含量。据调研,但也有业内人士进行ddPCR方法的开发。

宜明细胞完善的rcAAV检测平台
随着生产工艺的放大,在一致水平的前提下保证AAV产品的安全性、有效剂量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生产过程中对于AAV的特定质量属性的监控检测就尤显重要,宜明细胞采用qPCR法已建立了完善的rcAAV检测体系,目前已完成了多种血清型的检测方法开发,部分数据展示如下:

不同血清型rcAAV含量检测结果

样品

血清型

rcAAV含量

A

AAV2

<1copy/1.13E+10vg

B

AAV8

<1copy/1.39E+10vg

C

AAV8

<1copy/1.18E+11vg

D

AAV9

<1copy/2.15E+10vg

宜明细胞凭借在病毒载体多年的研发生产经验、多批次GMP病毒产品的成功放行经验及技术积累,宜明细胞逐渐建立完善的AAV工艺质量体系,并不断促进开发新的工艺解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速度和质量。在积累国内成功申报经验的同时,宜明细胞也可提供中美双报服务,宜明细胞的苏州制备基地完全按照符合NMPA和FDA、EMA规定的标准进行硬件建设,切实为客户进行多国(地)申报提供高效服务。宜明细胞未来始终秉承“让生命更健康,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全方位为药企提供临床样品的一体化CRO前端+CDMO解决方案,最终使更多疾病患者临床受益。

参考文献:

[1]Hui Lu et al.Systemic Elimination of de novo Capsid Protein Synthesis fromReplication-Competent AAV Contamination in the Liver.Hum Gene Ther.2011 May; 22(5): 625–632.[2]Pinheiro LB, et al.2012;84:1003–11Pinheiro,Leonardo B., et al. "Evaluation of a 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format for DNA copy number quantification."Analytical chemistry 84.2 (2012): 1003-1011.[3]Wright JF. Transient transfection methods for clinical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 production. Hum Gene Ther, 2009, 20(7):698−706.[4]刁勇,等.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相关性杂质.生物工程学报[J].2011,May 25; 27(5): 717−723.[5]刁勇,王启钊,肖卫东,等.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的细胞免疫毒性及对策. 药学学报, 2010, 45(9): 1071−1077.[6]Manno CS, Pierce GF, Arruda VR, et al. Successful transduction ofliver in hemophilia by AAV-factor IX and limitations imposed by thehost immune response. Nat Med, 2006, 12(3): 342−347.[7] Wright JF. Transient transfection methods for clinical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 production. Hum Gene Ther, 2009, 20(7):698−706.[8] Chadeuf G, Ciron C, Moullier P, et al. Evidence for encapsidationof prokaryotic sequences during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production and their in vivo persistence after vector delivery. MolTher, 2005, 12(4): 744−753.[9] Li CW, Hirch M, Asokan A, et al. 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 2(AAV2) capsid-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eliminate only vectortransduced cells coexpressing the AAV2 capsid in vivo. J Virol, 2007,81(14): 7540−7547.[10]Wang LL, Figueredo J, Calcedo R, et al. Cross-presentation of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2 capsids activates cytotoxic T-cellsbut does not render hepatocytes effective cytolytic targets. Hum GeneTher, 2007, 18(3): 185−194.[11]https://mp.weixin.qq.com/s/mLBhAvKmxn__cOQGJGj0xw

END


为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合作交流,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朋友,微信公众号“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团队组建了专业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院校/企事业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如果您是PI/ 教授/主管及以上职务,还请注明。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往期文章推荐:

汇总|已获批上市的38款基因治疗药物

深圳出台重要政策文件:重点发展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新技术

行研报告 | 生物制药上游专题: 病毒载体构建原料

艾博生物Omicron变异株mRNA疫苗在印尼获批临床试验

信致医药公司血友病A基因疗法启动临床研究

天泽云泰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疗法临床研究即将启动

先康达集团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推进细胞药物的开发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6.6)

国内核酸类(mRNA)疫苗企业再盘点!(截止2022年6月)

重磅!2022年中国基因治疗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022年5月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主要进展概览

复星医药宣布新人事任命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5.30)

深度综述:RNA疗法的进展与展望

一文览尽:中国干细胞药物注册申报和受理

AAV载体不同生产平台细胞培养的工艺要点以及挑战

干细胞新锐公司血霁生物再获机构投资

两款CAR-T细胞基因疗法纳入“沪惠保”,已开启线上预约投保

Moderna正在临床前阶段研究mRNA猴痘疫苗

基因编辑公司引正基因完成数千万美元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

国内首个CAR-T商业化委托生产订单花落谱新生物

国内血友病基因治疗取得突破性疗效

沙利文发布《核酸药物市场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报告》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应用新进展与挑战

mRNA新药研发商星锐医药完成1.5亿元A轮融资

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CAR-T细胞治疗:克服当前治疗障碍的工程策略

腾讯入股RNA药物研发商圆因生物

首战告捷,康霖生物地贫基因疗法临床试验获得治愈性疗效

目前国内获批或申请已被受理的AAV基因疗法临床试验已达20项

2022年4月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主要进展概览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亮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